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周”活动
为进一步活跃学术研究氛围,增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我院于
3月
25日
—30日举办了“学术交流周”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交流活动,畜牧、兽医、草原3个研究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推选出2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并以其各自的研究领域为重点,认真准备了学术交流报告。
学术报告会上, 副院长刘书杰研究员致开幕词,他说,自去年我院开展首届“学术交流周”活动以来形成的良好学术氛围对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还强调了在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周”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报告会上,畜牧所崔占鸿硕士、孙永刚硕士,兽医所
张
君博士、朵红副研究员,草原所
李世雄
博士、刘文辉硕士分别作了题为“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反刍家畜常用粗饲料组合效应”、“牦牛卵泡发育、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牦牛生殖特点的研究概况及提高繁殖力的措施”、“棘球蚴病免疫研究进展”、“封育对退化高山嵩草草甸植被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青海省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的学术报告。院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各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并就学术报告研究的内容、方法以及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有几个特点:一是学术报告人选均为我院青年科技骨干,学历层次高,均为项目主持人或参加人;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为培养中青年科研人员、锻炼和提升学术交流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二是学术报告内容与实施的科研课题紧密联系,这些课题目前已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储备了良好的研究后备人才;三是交流的学术报告在研究的深度、水平上较以往有了很大地提高,有些报告内容还是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通过本次交流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活跃了我院的学术氛围,增进了各学科间的相互了解,使科研人员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了国内外畜牧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达到了锻炼人才,提升能力的目的。
报告结束后,副院长
周青平
博士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了此次交流周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将这种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以期在不断的交流与沟通中促成各所、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