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院内要闻

我院科研人员参加第五届国际牦牛大会

我院科研人员参加第五届国际牦牛大会

 

8 28 ,第五届国际牦牛大会在兰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中国和德国、瑞士、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家以及国际山地综合中心的牦牛研究、技术推广和生产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经营管理者、企业界人士近150人参加了会议。此次大会是继上届会议后,时隔10年再次重启召开的国际性会议,大会主题为“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围绕着牦牛遗传资源保护,牦牛繁育、营养和饲料、牦牛畜产品研发,牦牛适应机制、动物生产系统、跨界放牧、环境与动物福利等主题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并实地考察了青海省大通牦牛种畜场。

我院从事牦牛营养与饲料、遗传育种与繁殖、疫病预防、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及省牛产业科技平台相关专家等1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上,我院通过特邀主题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展板的形式,向国内外同行集中展示了在我省牦牛领域的各项牦牛研究成果。其中,我院刘书杰研究员受邀作了“Research on Forage-livestock Nutrient Balance in Grazing Yak”大会主题报告,兽医所科研人员在分会场做了“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yak in Qinghai Province”的口头报告,畜牧所科研人员做了“In vitro screening of additives for reducing methane emissions from yak (Bos grunniens)”、“Grass yield and its nutrition value of native alpine grassland of cold and warm seasons in Sanjiangyuan Region”、“A novel method of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native grassland and its carrying capacity”、“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meat quality between yak and Qinchuan cattle”等4篇报告,这些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刘书杰研究员还主持了本届大会“牦牛繁育与生产管理”会场的学术交流,并对该环节的学术交流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重点要在当前“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发展的现代草地畜牧业背景下,掌握好牦牛产业发展的“度”----即遗传资源利用、科学补饲、畜产品加工等各项研发工作的“适度”是大家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我院科研人员也与来自国内外的同行就牦牛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探讨,经过我院的努力和积极争取,大会决定2018年的第六届国际牦牛大会在青海举行。